通讯员 谢永翠 黄文君
凌云县浩坤村是“十三五”时期深度贫困村,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,是自治区一类贫困村。全村8个屯10个村民小组,共438户1969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931人。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浩坤村以党建促脱贫,将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现在的金山银山。
“首先,我们浩坤村依托村干部来带领党员,从而引领贫困户脱贫。又依托乡村旅游,来让更多的贫困户就业,在我们的库区补贴、民宿发展、资源租赁以及门票分红等方面来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。”浩坤村第一书记刘栋明如是说。
2018年初,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刘栋明主动申请来到浩坤村担任第一书记。驻村后,刘栋明从抓党组织建设入手,通过组织实施“脱贫攻坚先锋行”活动,在基层党组织力上下功夫,全面增强脱贫攻坚的带动力和战斗力,坚持把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班子放在首位,组织党员“做给群众看,带着群众干”,开展党员“一站式服务”,亮牌上岗,为游客排忧解难,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。
“浩坤村党支部由我们支委5个人和37个党员组成,我们会根据党员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党员的作战任务,而且每年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作战任务。”浩坤村党支部书记杨智朝说。
浩坤村依托风景秀丽的浩坤湖,以开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产业为契机,探索出“党建+旅游”扶贫模式,提出“建强一个班子带动一方群众,借助一湾湖水带富一方百姓”的发展思路,成功引领浩坤村打破贫困壁垒,拔了穷根、换了穷业、摘了穷帽,形成了党建引领、旅游助力、基建保障、教育培根的良好局面,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道路。
“浩坤湖景区没有开发之前我们这里的交通是非常不便的,就业机会也非常少,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,到广东打工,现在景区开发,村里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变得更加好了,吸引很多客人来我们这里旅游。我就回家创业,开起了农家乐,有住宿有饮食,到节假日我们入住率是爆满的,一天收入有一千多块钱,相比以前生活条件肯定好多了。”浩坤村村民韦立新高兴地说。
浩坤村坚持因村施策,因地制宜,沿湖群众主要参与景区管理、民宿等获得收入,靠湖吃“旅游饭”。山上片区群众主要靠种桑养蚕、养殖土鸡、参与种植毛葡萄和外出务工等增收。
“以前我在家靠种玉米、养鸡养羊维持生活,生活过得很艰苦。后来,景区开发,我在刘书记的动员下在自家住房里开起了餐饮、商店,有客人来我就煮饭菜给他们吃,加上商店的收入,节假日一天能赚200-300块钱呢,比起以前的生活,现在好太多了,非常感谢党委、政府给我们创建了这么好的条件。”浩坤村村民李美丽满怀感激地说。
以前,浩坤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;现在,村里依靠浩坤湖打造AAAA级旅游景区,村子美了,群众也富起来了。据了解,截至2019年底累计187户904人顺利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至2.64%,2020年9户48人全部兜底脱贫。届时,将与全国一同步入小康社会。